新华社西宁8月21日电 夏日的长江源区,草甸碧绿如毯;蓝天白云映衬下,湖面平静如镜。地处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区,无论是冰川融水汇聚,还是地下水渗出形成,大大小小的湖泊,犹如镶嵌在高原上的一颗颗明珠,分外惹眼。

江源科考:长江源湖泊面积明显增长

这是2021年7月23日在长江源区拍摄的湖群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

作为“中华水塔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大小湖泊是长江源区重要的水生态调蓄器,也是实现长江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的重要保障。长江源区湖泊的面积和水质变化,也是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考关注的重点。

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负责人朱立平介绍,长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湖泊广布,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超过1400个,是地球上海拔最高、数量最多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之一。

根据长江科学院科考数据显示,长江源区内共有大小湖泊1.1万多个,湖泊面积约1027平方公里。“从近年来科考情况来看,长江源区湖泊水质保持优良,但面积增长已成为普遍现象。”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徐平介绍,过去近40年来,长江源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增加7.2%。

江源科考:长江源湖泊面积明显增长

这是2021年7月23日在长江源区拍摄的湖泊群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

以雀莫错湖为例,这个距离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山前沿约26公里的湖泊,2000年面积不足80平方公里,现在已超过97平方公里,面积年均增长接近1%。

科考发现,长江源区暖湿化是导致湖泊面积明显增加的主因。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与降水,比前40多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别增加了1.4摄氏度、39.6毫米,暖湿化趋势十分明显。

根据长期观测数据显示,过去40年来,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,长江源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。徐平介绍,升温带来的冰川退化和冻土消融,降水量增加都会增加湖泊来水,导致湖岸线的对外扩张,湖泊面积增加。

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谭德宝介绍,湖泊湿地不仅能有效调节江源输送水量和局部气候环境,也是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,“湖泊面积增加,水质保持优良,有利于提升长江源区水生态的调蓄能力,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,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潜在隐患,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”。

江源科考:长江源湖泊面积明显增长

这是2020年7月8日拍摄的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

根据科考观测发现,长江源区部分湖泊由于面积增加、水位上涨,一些过去相互独立的湖泊,由于新增河流形成连通水系。湖面持续增加,也容易对湖边草地生态环境和邻近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。

谭德宝说,湖泊面积增长、水位上升是当前长江源科考与保护必须要重视的课题,“江源科考后续将持续研究湖泊面积增长的背后规律,为长江源区水生态、水环境保护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科研支撑”。(记者李劲峰、陈杰、张龙)

推荐内容